当期目录过刊浏览
2025年, 57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5-04-16
  
  • 全选
    |
    论著
  • 论著
    李正南, 陈霞光, 王一海, 钟鸿路, 杨清余, 邹隆强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改良Outside-In Plus缝合技术修复前中部半月板撕裂(MT)的应用效果。方法 纳入本院收治的前中部MT患者共87例,时间为2022年2月至2024年4月,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 =44)、改良组(n =43),对照组予以传统Outside-In缝合技术,改良组予以改良Outside-In Plus缝合技术;对比两组术中有关指标;于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时,对比两组疼痛度[视觉模拟评分(VAS)]、膝关节功能[Lysholm膝关节评分、国际膝部文件委员会主观膝关节形态(IKDC)评分];并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改良组术中出血量更少,平均每针缝合用时、手术用时均更短(P<0.05);术后3个月、6个月,两组VAS评分逐渐下降,IKDC评分、Lysholm评分逐渐升高,且改良组变化更明显(P<0.05);与对照组比,改良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满意率更高(P<0.05)。结论 改良Outside-In Plus缝合技术修复可减小缝合难度,减少出血量,减轻疼痛度,降低并发症风险,促进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满意度。
  • 论著
    郑娜娜, 禚丽琴, 饶小胖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青岛市城阳区成人健康体检人群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有关预防策略提供支撑。方法 回顾性分析15282名一般人群进行健康查体者临床资料,包括人口学资料,体格检查触诊、行甲状腺彩超检查以判断是否有结节,根据甲状腺彩超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非结节组和结节组,进行t检验、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以揭示甲状腺的流行病学规律及危险因素。结果 该人群甲状腺结节检出率为28.48%,其中女性检出率 35.51% 、男性 21.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115.79,P =0.002),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甲状腺结节检出率呈现增长趋势(χ2 =187.32,P =0.001)。在男性中结节组的高C反应蛋白(CRP)、高血糖、高血压及有吸烟史的人群占比高于非结节组(P<0.05),而两组之间的超重肥胖人群(BMI≥23.0 kg/m2)、腹型肥胖、高胆固醇(TC)、高LDL-C、低HDL-C、高甘油三酯(TG)、高尿酸及有饮酒史人群占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女性中,腹型肥胖人群占比在甲状腺结节组高于非结节组(P<0.05),结节组中超重肥胖人群占比与非结节组无差异(P>0.05);在结节组中的高CRP、高血糖、高血压、高TC、高LDL-C及低HDL-C人群占比高于非结节组(P<0.05)。甲状腺结节相关因素分析显示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CRP、高血糖及吸烟史均为甲状腺结节患病的危险因素(P<0.05),女性甲状腺结节患病风险为男性的3.129倍;随着年龄每增加10岁,甲状腺结节患病风险提高1.482倍;高CRP患病风险为非高CRP者的1.62倍;高血糖风险为非高血糖人群1.258倍,吸烟者患病风险是非吸烟者的2.217倍。结论 青岛市城阳区健康体检者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为28.48%,相关高危人群为年龄较大者、女性、吸烟、高血糖及高CRP者。
  • 论著
    刘腾, 宋谨恒, 杨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体外冲击波疗法结合骨科康复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骨性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患者骨科康复治疗,研究组行体外冲击波疗法结合骨科康复治疗。对比两组干预前后Lysholm评分、炎性因子水平、WOMAC骨关节炎指数量表评分、疼痛情况、最大屈膝角度、股骨胫骨角、膝关节活动度、负性情绪、生活质量,并分析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Lysholm评分、最大屈膝角度、股骨胫骨角、膝关节活动度、生活质量、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VAS评分、IL-6、TNF-α以及CRP指标水平、负性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体外冲击波疗法联合骨科康复治疗骨性关节炎能够有效抑制血清炎症介质,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以及生活质量,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 论著
    刘笑彦, 杜娟, 周琳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基于心理神经肌肉理论的心理意象疗法在创伤性脊髓损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1月至2024年3月期间106例创伤性脊髓损伤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类法分为指导组和意象组。指导组53例给予常规康复指导,意象组53例增加基于心理神经肌肉理论的心理意象疗法,对比两组患者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健康行为、生活自理能力与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干预8周后ASIA、FIM评分较干预前升高,意象组高于指导组(P<0.05)。两组干预前至干预8周后HPLPII评分呈逐渐升高趋势,两组干预4、8周后HPLPII评分较干预前升高,意象组高于指导组(P<0.05)。两组干预8周后BI、SF-36评分较干预前升高,意象组高于指导组(P<0.05)。结论 基于心理神经肌肉理论的心理意象疗法可调节创伤性脊髓损伤术后患者健康行为,利于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改善生活自理能力与生活质量。
  • 论著
    姚丹丹, 张琪, 张宁, 仇方忻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冠状动脉钙化是终末期肾脏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和死亡风险增加的关键预测因素,而肌少症是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身体机能下降和死亡风险增加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本研究拟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肌少症和冠状动脉钙化的相关性,为协助临床诊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的67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根据Agatston评分对冠状动脉钙化进行评分,分为非冠状动脉钙化(n =33)和冠状动脉钙化组(n =34)。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分析冠状动脉钙化与骨骼肌质量指数(skeletal muscle mass index,SMI)、上肢握力(Handgrip strength,HGS)和6米行走速度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冠状动脉钙化的危险因素。结果 冠状动脉钙化组患者的年龄较大、透析龄长、吸烟史比例大、体质量指数(BMI)低、iPTH水平高、白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时,冠状动脉钙化组患者的SMI(男:5.98±0.97 vs. 9.18±1.22;女:4.87±0.97 vs. 8.07±1.28)、HGS(男:23.93±3.34 vs.29.51±2.66;女:16.43±2.37 vs. 21.11±2.82)和6米行走速度(0.85±0.21 vs. 1.72±0.42)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进一步研究发现,冠状动脉钙化评分与SMI(r2 =0.539)、HGS(r2 =0.256)和6米行走速度(r2 =0.552)呈显著负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SMI、HGS和6米行走速度是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冠状动脉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此外,冠状动脉钙化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增加(32.35% vs.12.12%),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 =0.0342)。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肌少症和冠状动脉钙化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肌少症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冠状动脉钙化发生的重要特征,这为临床冠状动脉钙化的防治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 论著
    冯娟, 刘璐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提高急诊主动脉夹层患者院内转运过程中的输液质量,保证患者院内转运安全。方法 借助HFMEA工具,系统解析急诊主动脉夹层患者在院内转运时输液操作的全流程与潜在隐患,分析失效模式、失效原因与失效后果,采用危险评分矩阵和决策树算法筛选需要改进的环节,制定并实施改进方案,从而提升血管活性药物的规范使用执行率。结果 改进方案实施后,转运过程中未携带输液架、未连续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回血、堵塞以及敷贴固定松脱这5个指标有了明显改善(P<0.05),血管活性药物的规范使用执行率明显提高。结论 运用医疗FMEA方法可改进急诊主动脉夹层患者院内转运中的输液流程,提升静脉输液的安全性与规范性,提高血管活性药物规范使用执行率,从而降低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死亡率。
  • 论著
    邹俊, 蔡玉莲, 徐邦苒, 何崇武, 杨小文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中,ICG荧光导航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8月至2024年8月某医院80例确诊胃癌患者,随机数表抽样法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术。实验组采取ICG荧光导航技术。比较两组手术资料和淋巴结清扫相关指标。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均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淋巴结清扫总数大于对照组(P<0.05)。全胃切除术NO.2实验组小于对照组(P<0.05),其他站清扫数目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远端胃切除术清扫总数和各站清扫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淋巴结转移总数大于对照组(P<0.05),全胃切除术和远端胃切除术的清扫总数和各站清扫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总体患者中,实验组淋巴结不符合率低于对照组(P>0.05)。远端胃切除术和全胃切除术的淋巴结清扫,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40例患者检出淋巴结2025枚,其中684枚转移,转移度33.78%,对照组40例患者检出淋巴结1964枚,其中515枚转移,转移度26.22%。实验组转移度大于对照组(χ2 = 27.074,P<0.001)。实验组灵敏度49.70%(340/684),假阴性率50.30%(344/684),特异度47.43%(636/1341),假阳性率53.62%(719/1341)。结论 ICG荧光导航技术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中可显著提升淋巴清除彻底性,对肿瘤病变淋巴结有较为精准的定位能力,保护健康组织,一定程度上避免吻合口瘘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 论著
    王凡冰, 邓智超, 叶志荣, 缪辉来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本研究聚焦于微创外科时代,探讨基于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融合案例教学法(CBL)、团队教学法(TBL)和以探究为基础教学法(RBL)的混合式教学方式在外科培训中的应用。方法 对2023年2月至12月参加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共46名学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为革新教学理念、利用三维重建技术对胆囊切除、阑尾切除手术进行讲解与手术规划训练;对学员们腔镜下景深控制(夹珠子)、器械缝合打结(模拟平台)以及临床实践技能操作进行培训。结果 基本操作培训后,学员们1 min内平均完成夹珠子操作(31.78±11.24)个,平均得分(63.48±14.81)分;在8 min内完成腔镜下3针缝合,平均用时(5.49±1.15)min,平均得分为(147.67±15.71)分;经过培训学员们三维重建技术考核平均得分为(84.70±2.64)分;学员临床实践技能操作考核平均得分为(86.43±3.80)分。与培训前成绩进行比较,学员们各项考核成绩均明显提高(P<0.05)。结论 微创外科时代下,基于OBE理念的CBL+TBL+RBL混合式教学方式培训有助于提高学员的临床操作技能。
  • 论著
    吴毓增, 陈鹏鹏, 刘昌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CT相关参数与前列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及对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3年2月至2024年10月期间收治的经组织病理检查确诊的93例前列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术前均行CT检查、前列腺癌根治术及淋巴结清扫术,以淋巴结清扫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统计前列腺癌患者是否出现淋巴结转移情况,并以此分为淋巴结转移组及淋巴结未转移组。比较两组CT检查相关参数[血容量(BV)、达峰时间(TTP)、血流量(BF)、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分析上述参数与前列腺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及上述参数单一及联合诊断前列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价值。结果 本研究纳入93例前列腺癌患者,经淋巴结清扫术后病理检查检出淋巴结转移66例(70.97%),未转移27例(29.03%);淋巴结转移组临床分期高于淋巴结未转移组,肿瘤分化程度低于淋巴结未转移组(P<0.05);淋巴结转移组CT参数BV、TTP、BF、PS较淋巴结未转移组高(P<0.05);经Kendall tau-b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T检查参数BV、TTP、BF、PS与前列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r>0,P<0.05);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CT参数BV、TTP、BF、PS单一及联合诊断前列腺癌淋巴结转移的AUC均>0.7,具有一定诊断价值。结论 CT相关参数与前列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且多参数联合鉴别诊断淋巴结转移具有较高价值。
  • 论著
    闻哲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富血小板血浆(PRP)宫腔灌注对前次冻融胚胎移植(FET)失败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及妊娠结局的影响,为治疗FET失败患者提供新的方法。方法 选取2023年9月至2024年2月在生殖中心进行FET后未妊娠的6例患者,采集自体静脉血制备PRP,并通过宫腔灌注治疗3天,随后进行超声检查子宫内膜厚度及形态的变化。移植D3卵裂胚胎或D5囊胚,10~14天后检测其血清HCG水平,28天后通过B超检测临床妊娠情况。结果 6例患者经PRP宫腔灌注治疗后,B超未显示子宫内膜形态和厚度显著变化;其中4例患者成功临床妊娠,临床妊娠率为66.67%,种植率为54.55%,早期流产率为0%;其余2例未妊娠患者中,1例因胚胎质量较差未能着床,另1例内膜形态为C型且灌注后未改善;PRP宫腔灌注后,所有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PRP宫腔灌注治疗虽然未在短期内显著改变子宫内膜形态与厚度,但可能通过释放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促进妊娠成功,为FET失败患者提供一种潜在的治疗方案。
  • 论著
    方柏, 吴阿兰, 杨晓芬, 詹永豪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患者采用稳心颗粒联合盐酸胺碘酮治疗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择2022年12月至2024年6月我院收治的94例PAF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n=47)采用盐酸胺碘酮治疗,观察组(n=47)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心肌纤维化指标、心功能指标及药物安全性。结果 连续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心肌纤维化指标比较(P>0.05);两组治疗后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Ⅲ型氨基末端肽(PⅢNP)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更低(P<0.05)。两组治疗前心功能指标比较(P>0.05);观察组治疗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水平较对照组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指数(CI)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药物安全性相当(P>0.05)。结论 稳心颗粒联合盐酸胺碘酮对PAF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改善心肌纤维化,促进心功能恢复,且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论著
    郑晓芳, 李金芳, 游莉, 梁建文, 张新霞, 周文娟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患者步行距离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11月至2024年10月收治的5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规范药物治疗及生活指导,EECP组给予增强型体外反搏,比较不同治疗方法对患者的步行距离及生活质量。结果 经治疗后,EECP组的踝肱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N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EECP组的六分钟步行距离、无痛步行和最大步行距离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EECP组SF-36评分、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实施EECP治疗,可以有效缓解其下肢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的无痛步行能力和踝肱指数,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和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使患者预后结局得以改善。
  • 论著
    周玲, 李微, 钟彩棠, 程少玲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构建支气管哮喘儿童居家运动康复方案,并探讨其有效性。方法 选取2024年1月至7月,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第五人民医院门诊定期随诊的儿童哮喘患儿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施以居家运动康复干预方案。比较两组肺功能、哮喘控制情况、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肺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哮喘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支气管哮喘儿童居家运动康复方案的应用效果确切,能够改善患者肺功能以及哮喘控制情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论著
    郭小敏, 龚琼, 张锦秀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高频超声在臀纹不对称婴儿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2021年2月至2023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60例臀纹不对称婴儿作为研究对象,均行高频超声检查。以临床综合诊断结果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金标准”,分析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情况及诊断价值,并计算一致性;另比较不同检查方法下髋关节α角与β角。结果 60例臀纹不对称婴儿经临床综合诊断明确DDH阳性37例,阴性23例,且Graf分型中:Ⅰ型22例,Ⅱ型36例,Ⅲ型1例,Ⅳ型1例;经高频超声检查,明确DDH阳性38例,阴性22例。故高频超声检查在DDH诊断中灵敏度为94.74%(36/38),特异度为95.45%(21/22),准确度为95.00%(57/60),阳性预测值为97.30%(36/37),阴性预测值为91.30%(21/23)。一致性检验,高频超声检查在DDH诊断中的一致性良好(kappa值= 0.893,P = 0.000)。两种检查方法下髋关节α角、β角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高频超声在臀纹不对称婴儿诊断中应用价值较高,能够动态观察婴儿髋关节发育情况,对髋关节形态行准确评估,可将其作为早期DDH筛查的有效影像学手段,值得推广应用。
  • 综述
  • 综述
    张开能, 奎梦霞, 余能波, 王斌, 麦啸, 赵金治, 张晓英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输尿管镜被推荐用于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术后输尿管狭窄为其常见并发症。输尿管碎石术后并发输尿管狭窄与炎症反应、穿孔、缺血以及热损伤等有关,嵌顿性结石输尿管狭窄发生率更高。输尿管狭窄通常无症状,发现时已有肾功能损害,应及时处理,解除梗阻,保护肾功能。输尿管狭窄治疗包括腔内手术(球囊扩张及输尿管内切开)及重建手术(输尿管吻合术、肠代输尿管等),手术治疗效果不满意的也可植入永久性输尿管支架管。
  • 中医中药
  • 中医中药
    李宝强, 相宏飞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中医正骨手法整复联合身痛逐瘀汤治疗腰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区立医院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招募腰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组40例。两组均接受中医正骨手法整复治疗,联合组同时给予身痛逐瘀汤治疗,连续治疗2周。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疼痛评分及腰椎功能评分,并收集空腹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6和IL-1β的水平。结果 经过不同方法的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治疗后联合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不同治疗组进行腰椎功能评估发现,两组治疗后腰椎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患者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6和IL-1β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后联合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联合身痛逐瘀汤较单独中医正骨手法整复对腰痛患者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 病案报道
  • 病案报道
    王超, 田轩, 赵琦, 张帆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本文详细报道1例下肢坏死性筋膜炎合并腹膜后间隙脓肿病例,并对该疾病的诊断流程、治疗策略及术后临床表现予以回顾性研究。回顾性研究收集 总结了 2018年3月至2024年3月期间收治的 20 例下肢坏死性筋膜炎合并腹膜后间隙脓肿(包含本次病例报告)。研究结果显示,诱发下肢坏死性筋膜炎的病原体缺乏特异性,单次细菌培养试验难以精准确定所有致病菌类别,通常需重复取样检测方可明确。针对腹膜后间隙脓肿这一并发症状,采取经腹股沟区腹横肌下缘切口入路实施手术干预,是一种可行且有效的清创途径。此外,通过回归性分析发现,术前等待时长与患者手术频次、住院周期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鉴于下肢坏死性筋膜炎合并腹膜后间隙脓肿病例在临床上相对少见,本研究提出,在其治疗过程中,除积极推行联合抗生素治疗方案外,在早期阶段对感染区域的坏死组织及时开展手术清创,并结合负压伤口治疗,同样属于关键的治疗举措。本研究成果为该病症的诊断、治疗以及预后评估提供了具有参考价值的依据。
  • 病案报道
    单秀, 范菲菲, 杨升宝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1例腹腔镜异位妊娠手术中并发二氧化碳肺栓塞抢救成功的病例并结合相关文献,探讨腹腔镜手术中并发二氧化碳肺栓塞,通过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以提升麻醉医生对该并发症的认知水平。方法 通过报道我院诊疗的1例异位妊娠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在急诊腹腔镜手术中突发二氧化碳肺栓塞的病例,对该并发症的抢救过程及所采取的有效措施展开深入分析。结果 患者,女性,21岁,因“停经56天,下腹痛2天”入院,经超声诊断为异位妊娠破裂。在急诊腹腔镜手术中突然出现血压骤降、心率增快、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₂)急剧下降、低氧血症、循环衰竭等危急情况,经综合判断诊断为二氧化碳肺栓塞。随即迅速采取一系列抢救措施,包括立即停止气腹、实施纯氧通气、进行体位干预以及开展中心静脉气体抽吸等。经积极救治,患者生命体征逐渐恢复至平稳状态。术后对患者进行密切监护,未发现遗留并发症。本病例警示在腹腔镜手术中,需高度警惕二氧化碳肺栓塞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