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 全选
    |
    论著
  • 论著
    尹艳萍, 刘潞, 刘洪瑞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脐灸治疗在肿瘤靶向药物相关性腹泻患者中的有效性。方法 将68例患者通过随机信封法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给予蒙脱石散每次一袋,每日三次,50 mL温水冲服,并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420 mg,每日三次,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予脐灸治疗,每日一次,每次五壮。两组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大便次数、大便性状、生活质量(通过KPS评分)评价。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大便次数均减少,大便性状均好转,生活质量均得到改善,且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脐灸可有效改善因肿瘤靶向药物引起的相关性腹泻患者的大便次数、大便性状及生活质量。
  • 论著
    李丹荔, 金琳芝, 杨艳平, 柳臣越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食管癌(EC)患者放疗后发生放射性食管炎(RE)的相关影响因素,并建立回归方程,探索其预测价值,以指导临床合理制定预防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阳市肿瘤医院2022年12月至2024年9月,收治的202例行放射治疗的E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发生RE,分为RE组(63例)和非RE组(139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EC患者放疗后发生RE的影响因素,建立回归方程,似然比χ2进行评估,Hosmer-Lemeshow检验拟合度,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获取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回归方程对EC患者放疗后发生RE的预测价值。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OR=2.933,95%CI:1.822~4.772)、有低蛋白血症(OR=1.093,95%CI:1.043~1.146)、合并高血压(OR=2.779,95%CI:1.885~4.096)、肿瘤位置为颈段(OR=2.145,95%CI:1.380~3.333)、同步化疗(OR=2.522,95%CI:1.661~3.829)及靶区平均照射剂量≥30 Gy(OR=1.102,95%CI:1.043~1.164)均是EC患者放疗后发生R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构建的回归方程预测EC患者放疗后发生RE的AUC值为0.855,95%CI为0.799~0.900,敏感度为76.19%,特异度为82.73%。结论 EC患者放疗后RE的发生与合并糖尿病、有低蛋白血症、合并高血压、肿瘤位置为颈段、同步化疗及靶区平均照射剂量≥30 Gy密切相关,据此建立的回归方程能够较好地预测EC患者放疗后RE,可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 论著
    曾水英, 黄玉菁, 杨文婷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基于虚拟现实技术(VR)的超早期康复训练预防后颅窝肿瘤术后呛咳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医院2023年2月至2024年3月收治的后颅窝肿瘤患者8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2组均行手术治疗,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基于VR的超早期康复训练。对比2组吞咽功能、呛咳发生情况与呛咳程度、不良事件及焦虑状况。结果 观察组护理4周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SSA)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呛咳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呛咳程度较对照组轻,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护理4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后颅窝肿瘤患者术后采用基于VR的超早期康复训练可提高吞咽功能,预防呛咳发生,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且可改善焦虑状况。
  • 论著
    赵粉霞, 李谊, 赵艳玲, 杜志薇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将细胞游离亚铁原卟啉(Cell Free Ferrous Protoporphyrin,FH)检测与窄带成像(Narrow Band Imaging,NBI)内镜、苯胺蓝染色三种检测方式联合应用于鼻咽癌早期诊断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108例疑似鼻咽癌早期受检者,分别对其进行FH检测、NBI内镜及苯胺蓝染色检查,并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将三种方式单独应用及联合应用所得到的诊断结果分别与病理检查所得到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观察其分别在鼻咽癌早期诊断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结果 病理诊断结果显示47例为鼻咽癌阳性,61例为鼻咽癌阴性。阳性受检者中22例为T1期,25例为T2期;30例为未分化型,17例为角化型。FH检测诊断结果显示鼻咽癌阳性58例,误诊20例,漏诊9例;NBI内镜检查诊断结果显示鼻咽癌阳性55例,误诊14例,漏诊6例;苯胺蓝染色检查诊断结果显示鼻咽癌阳性42例,误诊6例,漏诊11例;三种检测方式联合应用诊断结果显示鼻咽癌阳性70例,误诊24例,漏诊1例。FH检测、NBI内镜、苯胺蓝染色及三种检查方式联合应用诊断不同病理分期、病理类型的早期鼻咽癌患者,其结果均无明显差异(P>0.05)。三种检测方式及联合诊断鼻咽癌早期的敏感度分别为80.85%、87.23%、76.60%、97.87%,特异度分别为67.21%、77.05%、90.16%、60.66%,准确率分别为73.15%、81.48%、84.26%、76.85%,其中,3种检查方式联合应用较单独应用诊断鼻咽癌早期的敏感度均更高,特异度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H、NBI与苯胺蓝染色联合在鼻咽癌早期诊断中特异度有所欠缺,但可显著提高鼻咽癌早期诊断的敏感度,且准确率较高。
  • 论著
    傅丽霞, 昌小波, 欧阳聪聪, 辛佳凌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女性不孕症患者生殖道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类型与其宫颈黏液炎症因子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1月我院120例女性不孕症患者,收集患者基线资料。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女性不孕症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干扰素-γ(IFN-γ)的影响因素,并分析支原体阳性情况、衣原体阳性情况、支原体类型、衣原体类型与TNF-α水平及IFN-γ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本研究中120例女性不孕症患者生殖道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检出68例,感染率为56.67%,感染模式支原体阳性构成比为66.18%(45/68),衣原体阳性占比为14.70%(10/68),混合阳性构成比为19.12%(13/68)。其中感染患者共检出82株病原体,支原体共67株(占81.71%),Uu(56.10%)占比最高,衣原体Ct共15株(占18.2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孕症类型、阴道微生态失衡及感染类型在TNF-α和IFN-γ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孕症类型(继发性)、阴道微生态失衡及感染类型(Uu、Mg、Mh、Ct及混合感染)是女性不孕症患者TNF-α与IFN-γ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女性不孕症患者生殖道病原体感染以支原体为主,不孕症类型(继发性)、阴道微生态失衡及感染类型(Uu、Mg、Mh、Ct及混合感染)与女性不孕症患者宫颈黏液炎症因子水平有关,需重点监测此类患者并制定个体化方案,以此改善女性患者生殖健康。
  • 论著
    王游, 华亚超, 邱卫华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BPB)与七氟醚吸入麻醉联合使用,对肱骨骨折老年患者在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疼痛应激与术后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2年10月至2024年3月乐平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00例择期行肱骨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50例。对照组行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观察组行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联合七氟醚吸入麻醉。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疼痛应激与术后睡眠质量。结果 治疗后,两组心律(HR)、平均动脉压(MAP)呈现先下降后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前列腺素E2(PGE2)、P物质(SP)呈现下降,视觉模拟(VAS)评分上升,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理查兹-坎贝尔睡眠量表(RCSQ)评分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额外使用吗啡镇痛人数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高于观察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肱骨骨折老年患者应用超声引导下BPB联合七氟醚吸入麻醉,改善其血流动力学,降低疼痛应激与提高术后睡眠质量。
  • 论著
    李曦然, 张俊丽, 胡柳玲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原因和影响因素,为提升医疗安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形式回顾调查安顺市584名医务人员,在2019至2024年期间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情况和进行职业暴露相关知识考核情况,使用t检验比较不同人群的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职业暴露发生的危险因素和职业暴露相关知识影响。结果 不同性别、医院级别、年龄段、工龄段、人员类别、不同科室的职业暴露发生率无差异(P>0.05);暴露方式最常见为锐器伤(77.42%),不同方式差异显著(P<0.01);暴露源最常见是注射器,不同暴露源占比有差异(P<0.05);暴露原因分析前三位注意力不集中(51.61%)、超负荷工作和双手回套针帽(45.16%),不同原因之间无差异(P>0.05),回归分析结果:程序不熟和怕追究责任两个因素对是否发生职业暴露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程序不熟发生风险增加3.3倍,怕追究责任发生风险增加3.2倍,职业暴露知识考核男性得分显著低于女性(P<0.01),不同级别医院人员考核得分,二级、三级医院得分显著高于一级及一级以下医院得分(P<0.01);考核得分回归分析结果:其中性别、医院等级、部门人工龄具有正向预测作用,人员类别具有负向预测作用。结论 细化工作流程并严格执行,加强基层机构全员培训,根据人员特点合理安排岗位。
  • 论著
    冯翠玲, 田金英, 王书峰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多模态脑监测系统在预测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23年2月至2024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10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格拉斯哥预后量表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及多模态脑监测系统相关参数,采用Spearman法、Pearson法检验分析相关性,分析预测价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结果 预后良好组受伤至入院时间≤6 h、入院瞳孔反射正常占比高于预后不良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脑氧分压值、收缩峰期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低于预后良好组,颅内压值、血管搏动值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脑氧分压值、Vs、Vm与预后呈负相关,颅内压值、PI、受伤至入院时间、入院瞳孔反射与之呈正相关(P<0.05)。多模态脑监测系统预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868,最佳预测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3.62%、80.00%,均高于单独指标,差异显著(P<0.05)。结论 多模态脑监测系统参数均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存在密切相关性,有助于临床预测患者预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
  • 论著
    曾垂应, 谢冰凤, 赖玥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FNB)复合全麻对膝关节镜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 纳入本院2024年1月至2025年4月收治的膝关节镜手术患者共99例,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49例),对照组予以全麻措施,观察组予以超声引导下FNB复合全麻措施;记录麻醉恢复指标;于术后4 h、8 h、12 h及24 h时,对比两组疼痛度视觉模拟评分;于麻醉前(T0)、气管插管时(T1)、手术切皮时(T2)、术毕时(T3),记录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心率、平均动脉压)。记录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观察组丙泊酚用量更少,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更短(P<0.05);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术后各时点VAS评分更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两组T0、T3时心率、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时,对照组心率、平均动脉压均较T0时升高(P<0.05);观察组T1-T2时段心率、平均动脉压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FNB复合全麻能够稳定膝关节镜手术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参数,减轻术后疼痛,促进麻醉恢复。
  • 论著
    寇安玉, 孙宁, 李东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立体定向微创手术(SRS)对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期间收治的120例脑胶质瘤患者开展前瞻性对照研究,通过计算机分组法生成随机序列后,将入组患者分为常规组和微创组,每组60例。常规组实施传统开颅胶质瘤切除术治疗,微创组实施SRS治疗,术后随访半年,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血脑屏障功能(BBB),神经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结果显示,微创组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出血量、ICU停留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常规组(t=14.227,16.935,43.983,12.804,16.160,4.789;P<0.05)。微创组的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低于常规组,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OCLN)、Zonula occludens1(ZO-1)、胶原蛋白Ⅳ(CTⅣ)均高于常规组(t=3.486,2.710,3.152,3.434;P<0.05)。微创组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丝轻链蛋白(NF-L)、S100钙结合蛋白β(S100β)均低于常规组(t=15.257,3.423,3.533,2.578;P<0.05)。截至随访结束,微创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33%(5/60)低于常规组23.33%(14/60)(χ2=5.065;P<0.05)。结论 SRS能提高脑胶质瘤患者的手术效率,并加快患者术后康复进程,可有效减轻BBB损伤及神经功能损伤,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论著
    盛伟华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急性肠梗阻的效能,并观察多层螺旋CT检查评估急性肠梗阻病因、性质、部位的符合率。方法 选取肠梗阻患者175例,入院治疗时间为2021年1月至2024年12月;入院后全部患者均在术前接受多层螺旋CT检查,并将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多层螺旋CT检查对肠梗阻程度、性质、病因、位置的符合率。结果 多层螺旋CT检查肠梗阻部位的总符合率为98.29%(172/175);多层螺旋CT检查肠梗阻病因的总符合率为97.71%(171/175);多层螺旋CT检查肠梗阻性质的总符合率为97.71%(171/175);多层螺旋CT检查肠梗阻程度的总符合率为98.29%(172/175)。结论 对急性肠梗阻患者进行诊断时,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效能较高,在对肠梗阻部位、性质、病因及程度进行判断时符合率高。
  • 论著
    陈梦园, 范小斌, 陈晓天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奥沙利铂、伊立替康辅助治疗结直肠癌伴肝转移(CRLM)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期间收治的112例CRLM患者,开展前瞻性临床对照试验,经计算机分组法生成随机序列,将入组患者分为奥沙利铂组和伊立替康组,每组各56例。奥沙利铂组采用奥沙利铂+卡培他滨联合靶向治疗,伊立替康组采用伊立替康+卡培他滨联合靶向治疗,治疗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与短期预后。结果 治疗后,奥沙利铂组的完全缓解率(CR)、部分缓解率(PR)均高于伊立替康组,疾病稳定率(SD)、疾病进展率(PD)均低于伊立替康组(χ2=4.495,4.762,5.657,8.391;P<0.05)。奥沙利铂组的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19-9(CA199)、循环肿瘤DNA(ctDNA)均低于伊立替康组(t=3.051,3.348,3.207,11.687;P<0.05)。随访期间,奥沙利铂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6.79%(15/56)低于伊立替康组46.43%(26/56)(χ2=4.655;P<0.05)。截至随访结束时,奥沙利铂组的生存率、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中位总生存期(mOS)均高于常规组(χ2=4.323,3.261,3.244;P<0.05)。结论 奥沙利铂+卡培他滨联合靶向治疗更有利于改善CRLM患者的近期疗效与短期预后,其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均优于伊立替康组,在CRLM患者抗肿瘤治疗中有更高应用价值。
  • 论著
    吕维杰, 杨晓秋, 王宗英, 金水华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降低住院患者质子泵抑制剂(PPIs)不合理使用率。方法 对2024年住院患者PPIs进行专项点评分析,通过PDCA循环法用于提高PPIs临床应用合理率。结果 2024年共抽取PPIs住院病例729份,采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PPIs医嘱合格率由1月份的73.33%提高至12月份的93.98%。结论 采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可以有效提高住院患者PPIs临床应用合理率。
  • 论著
    谢进慧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肌电生物反馈、悬吊训练与凯格尔运动联合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病例数据对照分析法,于2021年1月开始录入数据资料,2024年6月完成数据录入及对比分析,纳入期间收治120例确诊女性SUI患者为基础样本,予以抛硬币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60例。对照组仅采用凯格尔运动治疗干预,观察组为肌电生物反馈、悬吊训练与凯格尔运动联合治疗,临床疗效评价指标包括临床有效率、1h尿垫试验、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问卷量表评分(ICIQ-SF)、盆底肌力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总结临床有效率的测评结果显示,观察组较对照组的数据明显更高,且差异的程度符合统计学意义标准(P<0.05);总结观察组1 h尿垫试验、ICIQ-SF评分的具体结果,完成治疗干预后观察组较对照组的数据明显更低,且差异的程度符合统计学意义标准(P<0.05);总结盆底肌力指标数据测评结果显示,完成治疗干预后观察组的数据较对照组明显更高,且差异的程度符合统计学意义标准(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数据比较,证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明显差别(PP>0.05)。结论 肌电生物反馈、悬吊训练与凯格尔运动联合治疗女性SUI效果显著,可减少漏尿量,缓解SUI相关症状,提升盆底肌力,治疗安全性较高。
  • 论著
    闫仲峰, 冯克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经前路Hybrid与经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EODL)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4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104例,根据手术方案分为前路组(n=54)和后路组(n=50),前路组给予Hybrid手术,后路组给予EODL手术,观察两组手术指标、颈椎活动度(ROM)、颈椎曲度指数(CCI)、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颈椎残障功能指数(NDI)评分,SF-36量表生理机能、一般健康状况维度评分变化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前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住院时间分别为(170.20±30.20) min、(120.50±19.23) mL、(30.43±9.29) mL和(10.50±2.54)d,均少于后路组(P<0.05)。前路组术后12个月颈椎前屈活动度和CCI分别为(68.21±4.44)°和(19.43±1.73)°,高于后路组(P<0.05)。前路组术后12个月JOA评分为(16.30±0.55)分,高于后路组(P<0.05),而NDI评分为(1.40±0.35)分,低于后路组(P<0.05)。前路组术后12个月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评分分别为(88.92±7.23)分和(84.23±9.92)分,高于后路组(P<0.05)。前路组和后路组并发症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前路Hybrid与后路EODL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均有较好的效果,其中经前路Hybrid手术治疗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颈椎活动度及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的优点。
  • 综述
  • 综述
    吕文婕, 潘妍妍, 刘晓飞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痉挛型脑瘫是一种以持续运动功能障碍、姿势异常等为表现的脑性瘫痪疾病,同时伴有感觉、语言、认知、心理等功能障碍,严重者导致肢体运动残疾。目前常用的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手术以及传统医学、现代康复治疗技术。在康复医学科,以传统医学与现代康复治疗技术为主要治疗方式,通过中药、针刺、早期康复干预、运动训练均可疏通经络,有效降低肢体肌张力,从而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延缓疾病进展,提高患者的活动能力,进而可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文主要对痉挛型脑瘫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研究进行综述。
  • 综述
    张圣军, 宗同岩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是治疗终末期膝关节疾病的比较有效方法,但胫骨内侧骨缺损的处理是当前TKA面临的重要挑战。合理正确地处理胫骨内侧的骨缺损对于保证假体稳定性、恢复膝关节功能及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是至关重要的。本文结合近年来的诸多相关研究,对TKA中胫骨内侧骨缺损的分类、评估方法及治疗进展进行系统的阐述,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 综述
    矫欣, 牟斌, 张玲妍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院前急救作为医疗服务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水平不断进步,社会对医疗服务质量要求日益严格,院前急救工作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本文主要探讨院前急救工作中医学人文关怀的应用以及现状,分析人文关怀在院前急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挑战,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通过构建人文关怀体系,以期提升院前急救工作的服务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细致、人性化的关怀,为院前急救工作的实践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