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上官毅, 陈诚, 董世玉, 刘凯
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校园筛查,评估青岛市青少年脊柱侧弯的患病率及流行病学特征,探索疑似脊柱侧弯人群的地区、性别、年龄的特征,为完善区域青少年脊柱健康管理体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于2024年9月至12月对青岛市28所中小学(含小学,初中)进行分层随机抽样,覆盖6~16岁学生45612名。初筛使用观察法,观察双肩高度、肩胛骨对称性、髂嵴对称性及脊柱中线对齐情况。之后进行躯干旋转角(ATR)测量,学生在治疗师的引导下完成Adam前屈试验,使用Scoliometer测量脊柱各段旋转角度,ATR≥5°为阳性阈值。采用SPSS2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正态性检验使用Shapiro-Wilk法,分类变量使用频数(百分比)表示,χ²检验比较性别与区域差异,方差分析(ANOVA)评估年级间患病率差异。结果 共筛查45612名学生,疑似脊柱侧弯(ATR≥5°)检出率为4.82%,其中市南区971人,疑似脊柱侧弯率为4.42%,莱西市1227人,疑似脊柱侧弯发生率5.19%,市南区疑似脊柱侧弯率低于莱西市疑似脊柱侧弯率(F=14.970,P<0.005);女生共筛查22479人,男生共筛查23133人,其中女生疑似侧弯1388人,男生疑似侧弯810人,女生疑似侧弯率为6.17%,显著高于男生3.50%(F=19.329,P<0.005);小学六年级和初中一年级至三年级组疑似侧弯率分别高达5.90%、5.90%、6.20%和7.30%,高年级疑似侧弯患病率显著高于低年级(F=23.276,P<0.005)。结论 脊柱侧弯城乡差异化防控,向莱西市倾斜筛查资源(如便携式电子测量仪配备),联合基层卫生院建立“校-医-家”转诊网络,缩短确诊与干预周期。考虑将女生和初中生列为青岛常规体检脊柱侧弯筛查重点人群,并建立“筛查-转诊-干预”一体化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