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专题
  • 专题
    张倩, 盖玉娟, 沈文程, 谭新雨, 彭祺, 王珉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临床上应用的三腔PICC导管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使用率较低。因此,我院研究设计了一种采用隧道技术置入三腔PICC导管,应用于需置入三腔中心静脉的危重症患者,采用TPICC技术避免其在临床上的应用限制,提高了实用性及安全性。本文旨在阐述TPICC导管的设计方法及优势。
  • 专题
    李杨, 沈文程, 马丽娜, 王珉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临床操作和文献总结,制定超声引导心腔内电图定位隧道式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三腔PICC)置管流程,经隧道式PICC置管选择更佳的穿刺血管,将导管的出口位置放置于更加安全、舒适的部位,并扩大三腔PICC适用范围,提高置管成功率及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栓、感染、导管移位等并发症的发生。超声引导心腔内电图定位隧道式三腔PICC置管流程具有可靠性,以规范临床医务人员置管操作,推动皮下隧道技术在PICC领域发展,对临床置管操作规范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
  • 专题
    王燕, 彭祺, 王珉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心静脉血管通路装置为导管尖端定位于中心静脉的导管,目前临床常用的中心静脉血管通路包括经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经颈内或锁骨下静脉的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port,IVAP)。危重症患者需快速、大量补液,以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需要准确、快速的留置中心静脉通路,三腔CVC和PICC置管存在各自的并发症如导管相关血流感染、血栓、气胸、臂丛神经损伤、胸导管损伤、心律失常等,目前指南关于CVC和PICC的选择尚无明确推荐意见。
  • 论著
  • 论著
    胡佳, 刘芳, 陆寒晨, 秦益红, 杨琴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全面规范化督导式护理联合红参及中药穴位贴敷在透析低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80例于九江市中医医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慢性肾衰竭患者分为两组,各组40例。对照组予以全面规范化督导式护理,观察组联合红参及中药穴位贴敷,均干预8周。比较两组透析前、透析中2h及透析后血压、干预前后生化指标、干预后疲劳程度及恢复时间。结果 两组透析前舒张压及收缩压、干预前生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透析中2h及透析后舒张压、收缩压均高于对照组,干预后血红蛋白(Hb)、血浆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RF)均高于对照组,C反应蛋白(CR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Piper疲乏修订量表(RPFS)评分低于对照组,透析后疲劳的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面规范化督导式护理联合红参及中药穴位贴敷能够有效提高血液透析慢性肾衰竭患者透析时、透析后血压,调节生化指标,减轻透析后疲劳,加快恢复进程。
  • 论著
    陈鹏鹏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不同b值DWI结合DCE-MRI鉴别诊断肿块型浆细胞性乳腺炎(PCM)与乳腺癌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年2月至2023年7月,医院收治的经组织病理检查确诊的32例PCM患者,将其病历资料纳入PCM组。收集同期医院收治的经组织病理检查确诊的32例乳腺癌患者,将其病历资料纳入乳腺癌组。两组患者均进行MRI弥散加权成像及动态增强检查,影像学资料完整。观察两组患者不同b值DWI检查的ADC值及DCE-MRI定量参数[血管外细胞外间隙体积百分数(Ve)、速率常数(Kep)、转运常数(Ktrans)],并分析上述指标单一及联合对肿块型PCM与乳腺癌的鉴别。结果 乳腺癌组b=400s/mm2、800s/mm2、1000s/mm2值DWI检查的ADC值较PCM组低(P<0.05);乳腺癌组Kep、Ktrans值较PCM组高(P<0.05);结果显示,b=400s/mm2、800s/mm2、1000s/mm2、Kep、Ktrans及联合的AUC均>0.7,具有一定诊断价值,当取得最佳阈值时,可获得最佳预测价值。结论 不同b值DWI结合DCE-MRI在肿块型PCM与乳腺癌鉴别中具有较高敏感度,具有一定鉴别诊断价值。
  • 论著
    姚林林, 韩小娟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数字化认知康复训练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儿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研究对象为100例ASD患儿,应用电脑随机分组法将其分别列为常规组和数字化组,各50例。常规组予以常规康复训练,数字化组予以数字化认知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儿的康复依从性、症状改善、发育情况。结果 在不同训练方式下,数字化组的康复依从性优良率90.00%(45/50)高于常规组64.00%(32/50)(Z=3.089;P<0.05);数字化组的孤独症治疗评价量表(ATEC)中健康/生理/行为、表达/语言沟通、感知/认知能力、社交能力评分分别为(45.44±10.25)分、(8.45±1.36)分、(23.25±5.11)分、(22.33±5.25)分,均高于常规组[(50.29±10.36)分、(10.44±2.41)分、(26.25±5.16)分、(25.42±5.24)分](t=2.353、5.085、2.921、2.946;P<0.05);数字化组的Gesell发育量表中适应性、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个人社会维度评分分别为(45.27±10.25)分、(55.39±10.28)分、(53.45±10.26)分、(33.35±5.24)分、(45.44±10.25)分,均高于常规组[(40.36±10.43)分、(50.25±10.36)分、(48.25±10.44)分、(30.24±5.33)分、(40.27±10.31)](t=2.374、2.490、2.512、2.942、2.515;P<0.05)。结论 数字化认知康复训练能提高ASD患儿的康复依从性,对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发育情况均有积极意义。
  • 论著
    秦海钰, 董斌, 王红红, 庞文娟, 陈荣红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基于灰色关联结合秩和比法的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质量评价模型,为ADR 报告质量的合理评价提供参考。方法 参照相关规定和标准,用灰色关联与秩和比相结合的方法,对某市2022年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事件监测信息系统的ADR 原始报告质量进行研究评价。结果 15.4%的报告质量为中等(r(i) >0.7326);74.6%的报告质量为合格(0.6890 <r(i) ≤0.7326);1%的报告质量较差(r(i) ≤0.6890),报告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ADR名称规范性欠佳、用药原因缺失、ADR分析不全面等。结论 灰色关联度结合秩和比的方法用于评价ADR 报告质量,能综合两种方法的优势、使结果更为合理。
  • 论著
    郭志梅, 王明明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实施循证健康教育对其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院内2021.10—2023.10收治的早期糖尿病肾病104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与试验组,各52例。参照组进行基础护理干预,试验组在此同时进行循证健康教育干预。统计两组患者干预后满意率,干预前后自我护理能力、遵医行为评分,干预前及干预2、4周后负性情绪,以及干预前后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经过干预总满意率为84.62%(44/52)、98.08%(51/52),试验组比参照组更高(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健康知识(52.65±2.51)分、自护技能(32.25±2.74)分、自我概念(31.56±3.15)分、自护责任感(29.45±2.14)分比参照组[(44.20±2.16)分、(26.86±2.45)分、(28.45±2.45)分、(27.52±2.62)分]更高(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血糖监测(8.53±0.52)分、饮食控制(8.24±1.16)分、用药(8.62±1.01)分比参照组[(7.25±1.52)分、(7.42±1.02)分、(6.89±1.23)分]更高(P<0.05)。干预2、4周后试验组焦虑(34.23±1.25)分、(33.05±1.71)分、抑郁(37.53±2.46)分、(33.58±2.76)分与参照组[(36.59±1.05)分、(34.05±1.27)分,(40.58±2.67)分、(36.56±2.42)分]比更低(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精力(69.05±2.43)分、躯体(70.56±2.42)分、精神方面(73.55±3.06)分比参照组[(64.56±2.47)分、(67.22±2.66)分、(70.56±3.14)分]更高(P<0.05)。结论 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循证健康教育干预护理满意度较好,显著提升自我护理能力、遵医行为,消除消极情绪,恢复精力、躯体、精神方面生活质量。
  • 论著
    张玉洁, 丁菡荣, 李民浩, 张春玲, 张进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回顾性分析医院A肿瘤相关科室2021~2023年DRG指标的变迁,结合医院实施的政策,探究指标变化的原因及影响指标的因素。方法 使用万天DRG管理系统导出医院A的2021~2023年DRG相关历史数据分析DRG相关指标,并在各科室之间进行比较。结合医院推行的DRG相关政策及时间节点,探究指标变化的原因及影响因素。使用矩阵分析法将各科室分类,并分析各科室的病种特征。结果 2021~2023年,各科室CMI值、平均住院日、盈亏额均明显改善。医院通过直接考核以及改革日间诊疗模式显著改善了重点指标。病种结构是影响CMI的最主要的因素。平均住院日与CMI值大致呈正相关,但科室可通过优化诊疗模式缩短平均住院日。通过控制住院费用,各科室均实现模拟测算盈余。结论 本研究确认了医院不同政策对重点指标的影响,并提出了进一步改善重点指标的方法。本研究可为DRG改革中各公立医院医院管理、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也为肿瘤学科高质量发展提供经验与依据。此外,本研究认为DRG改革改善了医疗行为,有助于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 论著
    周文考, 王娅, 赵方俐, 黄何森, 黄灵炎, 王明山, 唐慧敏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本中心912例乳腺癌患者复发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影响乳腺癌无复发生存的危险因素。方法 研究纳入2010年1月~2016年12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912名乳腺癌患者。年龄在24-87岁之间,平均(54.81±11.63)岁。合并T2DM患者202人,未合并T2DM患者710人。至随访结束时复发88人,未发生复发824人。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找出影响乳腺癌无复发生存的危险因素。Kaplan-Meier进行生存曲线绘制,Wilcoxon和Logrank检验评价生存曲线间差异。结果 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Age、T2DM、Breast treatment、Armpit treatment、T stage、N stage、molecular type、ER1、ER2和PR是乳腺癌复发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p<0.05)。高年龄、合并T2DM、肿瘤≥2cm、腋窝淋巴结转移≥4枚和ER>10%是影响乳腺癌术后复发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T2DM等因素绘制的生存曲线在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T2DM是影响乳腺癌无复发生存的重要因素,早期发现和治疗对其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 论著
    蔚海霞, 张晓云, 杨志方, 胡泉清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盐酸纳美芬对脓毒症急性肺损伤大鼠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NLRP3)炎症小体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36只,体重200~250 g,6~8周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12):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和盐酸纳美芬组(C组)。C组盲肠结扎穿孔术前10 min尾静脉注射20 μg/kg盐酸纳美芬,A组和B组大鼠尾静脉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于术后72 h采集股动脉血样、肺泡支气管灌洗液(BALF)和肺组织,动脉血行动脉血气分析检测PaO2并计算氧合指数(OI),测定肺组织湿重/干重(W/D)比值,肺组织HE染色观察形态学改变并行肺损伤评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浆及肺泡支气管灌洗液中白介素(IL-1β、IL-18)的浓度,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和消皮素D(GSDMD)-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A组比较,B组和C组肺损伤评分和W/D比值,血清和BALF中IL-18、IL-1β含量明显增多,OI明显下降;肺组织NLRP3、ASC、caspase-1和GSDMD-N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1);与B组比较,C组肺损伤评分和W/D比值降低,OI升高(P<0.05),血清和BALF中IL-18、IL-1β含量明显降低(P<0.01),肺组织NLRP3、ASC、caspase-1和GSDMD-N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结论 盐酸纳美芬对大鼠脓毒症导致的急性肺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NLRP3炎症小体有关。
  • 论著
    陈九格, 李晓童, 黄永杰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骨代谢五项对骨关节炎的诊断价值及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我院收治并首次确诊的68例骨关节炎患者为疾病组及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50例无疾病研究对象作为健康组。使用酶联免疫法测定1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Aamino-terminal propeptide of type 1 procollagen,P1NP)、1型胶原羧基末端肽(Type 1 collagen carboxyl-terminal peptide,CTX)、降钙素(Thyrocalcitonin,CT)、骨钙素(Bone gla protein,BGP)、甲状旁腺素(Parathyrin,PTH)表达量。对比疾病组、健康组各指标表达水平及各指标在疾病组疾病不同严重程度中的表达,并分析骨代谢五项在骨关节炎患者中的表达及诊断价值。结果 在PTH水平中对比,疾病组低于健康组,随着疾病严重程度的加重,患者PTH水平逐渐降低,(P<0.05);在P1NP、CTX、BGP、CT水平中对比,疾病组高于健康组,随着疾病严重程度的加重,患者P1NP、CTX、BGP、CT水平逐渐升高,(P<0.05)。以疾病严重程度的发展为因变量(赋值:严重=1,未进展=0),上述存在统计学差异的变量(P1NP、CTX、BGP、CT、PTH水平)作为自变量,结果显示P1NP、CTX、BGP、CT水平的升高及PTH水平的降低均是加重疾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P1NP、CTX、BGP、CT水平在疾病中均为高表达,PTH水平为低表达,且疾病越严重表达水平差异变化越明显,可参与疾病的演进,临床上可根据其表达预测此病的进展。
  • 论著
    夏瑾瑜, 刘婷婷, 苏青, 刘翔宇, 王箴言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子宫内膜息肉和多囊卵巢综合征是妇科的常见疾病,二者在发病人群、病因、临床表现、并发症等方面都有相似性。本文就其相似性进行综述,旨在为之后将多囊卵巢综合征相关基因用于子宫内膜息肉病因分析奠定基础。
  • 论著
    迟子珺, 余常辉, 魏远好, 蔡绍曦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嗜酸性粒细胞在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血清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及变化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结局的关系目前尚不明确。本研究探讨血清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及变化与新冠肺炎临床治疗结果的关系。方法 收集2022年12月至2023年3月期间,因新冠肺炎感染入住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194名患者的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寻找患者的治疗结果与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变化的关联性。结果 49.5%的住院患者出现了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减少,且嗜酸性粒细胞的水平不受性别、年龄和潜在合并症的影响。治疗结果较差的新冠患者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更低,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绘制确定的预测值为0.015×109/L。住院期间嗜酸性粒细胞恢复正常可能预示着更好的治疗结局(p=0.151)。结论 新冠肺炎患者入院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可以作为预后预测因素之一;治疗过程中应密切注意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变化以避免病情恶化。
  • 论著
    张娟, 宋敏, 李国浩, 朱萍, 张丽, 白晶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围产期妇女不同阶段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相关影响因素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为临床开展心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在本院产检的107例孕早期妇女作为观察对象,分别在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产褥期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做心理健康状况测评,并调查其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性。结果 107例调查的孕妇中,34例存在围产期不良心理状况,占比31.48%;心理状况异常组的孕妇的SAS、SDS、EPDS评分均高于心理状况正常组(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初次妊娠(OR=4.638)、妊娠期合并贫血(OR=6.489)、胎膜早破(OR=2.793)是围产期孕妇不良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孕妇围产期不同阶段心理状况不同,且受妊娠次数、妊娠合并症等多种因素影响,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需及时并给予合理的心理疏导和社会支持,改善妊娠结局。
  • 中医中药
  • 中医中药
    孙生明, 樊晓明, 丁永华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睡眠是机体维持健康的重要前提,长期失眠可诱发记忆障碍、抑郁、肥胖及心脑血管疾病等。目前对失眠的干预以苯二氮卓类药物为主,此类药物不良反应相对明显,可影响患者记忆力,且存在潜在的药物依赖性倾向,长期服用可导致食欲下降、谵妄等症状的出现。诸多临床研究证实耳穴贴压、穴位按摩对失眠的治疗存在一定优势,而子午流注理论基于脏腑气血阴阳的周期性变化治疗疾病,三者结合可进一步提高失眠的临床疗效,本文对此方法的机制进行研究探索,以期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 病案报道
  • 病案报道
    司增顺, 李成君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替罗非班是一种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用于预防脑血管疾病患者发生血栓事件。并作为颅内动脉瘤支架辅助血管内治疗的围术期预防性应用药物。然而,替罗非班诱导血小板减少症(tirofiba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TIT)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并发症。我们报道了一例接受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患者发生TIT的病例。该患者在开始使用替罗非班后,血小板计数迅速下降,并发生出血倾向。在停用替罗非班,并给予血小板输注和静脉甲泼尼龙治疗后,患者的血小板计数逐渐增加,并最终恢复正常。
  • 病案报道
    张琳, 程立超, 尹子文, 赵赢, 李世平, 马炳奇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阑尾黏液性肿瘤发病率极低,常导致腹膜假粘液瘤,临床症状差异很大,容易误诊或漏诊。本个案报道着重分析了一例阑尾黏液性肿瘤伴巨大转移瘤患者在接受腹腔化疗后的病程,旨在为阑尾黏液性肿瘤的诊治提供有价值的临床经验和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潍坊医学院附属医2023年5月份收治的1例阑尾黏液性肿瘤伴巨大腹膜假黏液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对该病的临床特点、诊疗经过、治疗反应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患者为58岁男性,因查体发现腹水1年余入院。腹部增强CT及MR均提示:肝硬化、门脉高压、腹水,大网膜明显增厚,边缘轻度强化。首次探查术后给予腹腔化疗和靶向治疗后出现肠梗阻且保守治疗无效,再次行腹腔肿瘤减灭术+肠粘连松解术后症状缓解。结论 对于腹腔巨大肿瘤时需要考虑到是否阑尾来源,对于低级别阑尾黏液性肿瘤出现腹膜转移后推荐性肿瘤细胞减灭术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术,不推荐全身或者腹腔内化疗或靶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