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论著
  • 论著
    张曼, 张三军, 齐琳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阿加曲班联合普罗布考治疗进展性卒中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对炎症因子、促动脉硬化指数(AIP)、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进展性卒中患者80例,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单一组40例(普罗布考治疗)、联合组40例(阿加曲班联合普罗布考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评分、促动脉硬化指数(AIP)、神经功能[B型利钠肽(BN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血小板功能。结果 联合组临床疗效优于单一组(P<0.05);不良反应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与单一组比较,联合组治疗后NIHSS评分、AIP降低,BI评分升高(P<0.05);与单一组比较,联合组治疗后血清BNP、NSE、Aβ1-42、IL-1β、MCP-1、Lp-PLA2水平降低(P<0.05);与单一组比较,联合组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体积降低(P<0.05)。结论 阿加曲班联合普罗布考治疗进展性卒中的疗效确切,可改善神经功能、动脉粥样硬化,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减轻炎症反应程度,抑制血小板活化,且具有一定安全性。
  • 论著
    王文娟, 栾霞, 顾盟盟, 刘晓丹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达格列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合并2 型糖尿病(T2DM )患者的疗效和结局。方法 选择我院及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CHF合并T2DM 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联合达格列净组,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指标、临床疗效和随访结果的变化情况。结果 对照组及实验组治疗前后对比糖化血红蛋白(HbAC1)、N 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aBNP)、左室射血分数(LEFV)、6分钟步行距离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 05),对照两组患者住院治疗6月后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 01),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治疗组。两组患者心衰再住院率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 A C E )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 01),联合治疗组心衰再住院率达格列净、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治疗组心衰总体生存率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 达格列净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可有效改善临床疗效,有效控制血糖的同时可降低患者心衰再住院率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
  • 论著
    王沛, 牟京蕾, 饶小胖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回顾性分析25-羟维生素D3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2022年8月就诊于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868例,先按照眼底检测情况,研究对象分为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组、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组和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组,比较三组患者临床资料;研究对象根据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3,分为缺乏(25-羟维生素D3<20ng/mL)Q1组、不足(25-羟维生素D3 20-30ng/ml)Q2、正常(25-羟维生素D3>30ng/mL)Q3组,分析其与DR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3组间糖尿病病程、年龄、DBP、FBG、HbA1c、SUA和UACR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比较NPDR 低于NDR 和PD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糖尿病病程、TG、HDL-C、FBG、HbA1c、NPDR检查比率和UACR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R发生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与第一组25-羟维生素D3水平缺乏相比,第三组25-羟维生素D3水平充足发生NPDR的风险降低,与第二组25-羟维生素D3水平缺乏相比,第三组25-羟维生素D3水平充足发生NPDR的风险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PDR患者25-羟维生素D3水平明显降低,25-羟维生素D3不足或缺乏是增加NPDR发生风险,适当补充25-羟维生素D3可能对于防治NPDR有一定临床指导意义。
  • 论著
    汪文红, 张帅红, 肖香萍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视频脑电图在新生儿脑损伤诊疗及预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3月开始到2024年1月在本院接受视频脑电图检查的疑似存在新生儿脑损伤的100例新生儿作为病例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者47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者24例,颅内出血者29例],50例非中枢神经系统疾患的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对比不同患者视频脑电图表现,记录患者随访情况及预后情况。结果 病例组共检出视频脑电图异常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01)。病例组内HIE视频脑电图异常率为40.43%(19/47),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异常者6例(25.00%),颅内出血异常者15例(51.72%)。随访1个月显示,对照组中2例脑电图异常者2周内均恢复正常;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脑电图异常者中出现神经系统异常1例(16.67%),脑电图恢复正常者5例(83.33%);HIE脑电图异常者中出现非中枢性神经发育异常2例(10.53%),出现后遗症2例(10.53%),脑电图恢复正常17例(89.47%);颅内出血脑电图异常者中有神经系统后遗症1例(6.67%),继发癫痫1例(6.67%),脑电图恢复正常13例(86.67%),其中轻度异常20例,中度异常7例,重度异常13例。结论 视频脑电图可有效检出新生儿脑损伤,并可判断新生儿脑损伤预后情况,指导临床治疗。
  • 论著
    刘坤, 罗瑞晨, 许惠娟, 管瑛瑛, 侯英勇, 侯君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PCR-毛细管电泳法与IHC两种检测方法对微卫星状态判断的差异性与一致性,以期寻找到更适合临床广泛开展筛查的方法。方法 326例结直肠癌手术切除标本,IHC方法检测癌组织4种错配修复蛋白MMR蛋白的表达。选取其中68例标本用PCR毛细管电泳法检测6个微卫星位点。最后对比这68例患者两种检测结果的敏感性、特异性及一致性。结果 326例结直肠癌手术样本中,有29例IHC结果为dMMR,剩余297例为pMMR。将这29例dMMR标本全部进行PCR毛细管电泳法检测,另挑选297例pMMR中的39例标本进行PCR-毛细管电泳法检测,共计68例。68例标本检测结果显示高度微卫星不稳定(MSI-H)23例,低度微卫星不稳定(MSI-L)5例,微卫星稳定(MSS)40例。IHC法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6%和95%,PCR-毛细管电泳法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3.1%和97.4%,二者总的一致性为95.6%。 结论 IHC检测MMR蛋白和PCR-毛细管电泳法检测微卫星位点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由于IHC方法经济、便捷的特点,更适合在临床推广,因此可以作为临床初筛结直肠癌微卫星不稳定的一种方法。当存在任一MMR蛋白缺失或对有疑问的标本,可进行进一步的PCR-毛细管电泳检测。
  • 论著
    周文考, 陈嘉佳, 黄何森, 黄灵炎, 王明山, 牛文霞, 王越, 唐慧敏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对本中心HCC数据的研究,构建一个能够精准评估HCC术后早期复发风险的预测模型。方法 纳入2014年3月-2017年3月在辽宁省肿瘤医院进行手术的401原发性HCC患者,根据术后2年是否复发分为早期复发组(n=176人)和早期未复发组(n=225人)。卡方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Mann-Whitney U检验对组间数据行差异性分析。”glmnet”程辑包对影响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rms”程辑包行列线图的绘制,”pROC”绘制验证ROC曲线,评估模型效能。结果 差异分析和单因素逻辑回归显示腹水、AFP、肿瘤数目、肿瘤大小、巴塞罗那分级、微血管侵犯、分化级别、肿瘤包膜侵犯和切除方式是影响HCC术后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而腹水、巴塞罗那分级、微血管侵犯和分化级别是影响其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以单因素逻辑回归中危险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其训练集AUC:0.710(0.650-0.771),验证集AUC:0.714(0.620-0.808)。结论 基于本中心数据构建的早期复发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但还需进一步验证和优化。
  • 论著
    宋敏, 王莉莉, 王瑞, 刘翠英, 白晶, 程迪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孕期不同孕周膳食营养摄入及体成分的现状,探讨有无相关性,为孕期个体化管理,改善母婴健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2020年-2022年来我院营养门诊和管理的22752名孕妇,分为三组:孕早组(<孕 14周)4798人、孕中组 (孕 14~27+6 周)11496人 和孕晚组 (孕 28~40 周)6458人,用24小时膳食回顾法行膳食摄入和营养素分析,比较不同孕周的膳食营养摄入差异;采用生物电阻抗法,测定体成分指标,同时收集其年龄、身高、体重等信息;结果 1.纳入孕妇人数孕中组比例最多占50.53%,其次是孕晚期28.38%,孕早期最少占21.09%;2. 随着孕周的增加,体成分各指标都是上升的,其中体脂、体脂百分比、肌肉重、去脂体重随孕周上升显著,而细胞外水、细胞内水、无机盐虽也是上升的,但孕中晚组相对于孕早组上升显著,两组间差异却无统计学意义;3.随着孕周的增加,不同食物的摄入量都是上升的;其中总能量、碳水化合物、水果类的摄入都是随着孕周的增加在增加,且有统计学差异;而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蔬菜类、鱼禽肉蛋类等孕中晚组较孕早组摄入有差异,但孕中晚组之间是没有统计学差异,奶及奶制品摄入三组均没有统计学差异4.体成分各指标与奶及奶制品、大豆坚果类、蔬菜类、鱼肉亲蛋类摄入呈正相关,与谷薯类、水果类摄入呈负相关; 结论 1.随着孕周的增加,孕妇体成分各指标和膳食营养摄入是在增加的;2高水果、低碳水、高蛋白高热量摄入为目前的膳食特点并影响体成分;3.联合营养评价和体成分检测,尽早个体化干预,可能会为改善母婴结局提供临床和流行病学依据。
  • 综述
  • 综述
    谢晓冰, 张运克, 车志英, 李一兴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系统评价益气活血开窍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通过检索近10年(2008-2018年)有关缺血性脑卒中的中医药治疗文献,探讨分析益气活血开窍法及相关方药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效果,评价缺血性脑卒中在益气活血开窍法及相关方药干预下的疗效。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计12篇随机对照试验符合纳入标准,纳入125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益气活血开窍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总体疗效比单用西药及其他中药治疗效果明显;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活质量、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开窍的方法可提高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
  • 综述
    董何德, 刘庆阳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型糖尿病(T2DM)是一种炎症性的慢性疾病,许多研究指出T2DM与炎症之间的关系密切。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系统炎症反应指数(SIRI)和全身炎症聚集指数(AISI)是最近人们提出的新的炎症生物标志物。目前这三个指数已经在T2DM患者群中进行了单一或联合的相关研究。T2DM可以治疗但无法治愈,其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是导致T2DM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因此探讨新的炎症生物标志物与T2DM慢性并发症之间的相关性意义非凡。本文就SII、SIRI、AISI的缘起、计算方法及目前在T2DM慢性并发症方面的临床相关性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 临床护理
  • 临床护理
    熊苏云, 周静然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白血病患者采取强化心理联合叙事医学干预模式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2022年1月~2023年1月医院收治的白血病患者80例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基于此,观察组加用强化心理联合叙事医学干预模式,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心理状况、癌因性疲乏情况。结果 护理后,两组的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更低(P<0.05);两组护理后的癌症疲乏量表(CF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更低(P<0.05)。结论 白血病患者采取强化心理联合叙事医学干预模式可改善心理状况,降低癌因性疲乏程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临床护理
    李岩, 郅慧, 王焕东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二尖瓣介入术患者进行术前吸气肌训练对预防术后肺部并发症及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需进行二尖瓣介入术患者74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37例)、试验组(37例)。参照组术前进行常规干预方案,试验组术前在参照组基础上进行吸气肌训练,均于术前干预5 d。将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术前5 d与术后5 d心功能、肺功能,术前5 d及术后5、10 d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WHOQOL)、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参照组、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占21.62%、5.41%,试验组比参照组更低;两组术后5 d左心室血流传播速度相较于术前5 d加快,试验组比参照组更快;左心房容积相较于术前5 d减小,试验组比参照组更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相较于术前5 d降低,试验组比参照组升高;两组术后5 d最大代谢量、最大摄氧量、最大每搏摄氧量相较于术前5 d增加,试验组比参照组更高;两组术后5、10 d WHOQOL评分相较于术前5 d升高,试验组比参照组更高;HADS评分相较于术前5 d降低,试验组比参照组更低(P<0.05)。结论 二尖瓣介入术患者进行术前吸气肌训练可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心功能恢复,恢复患者肺摄氧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改善其不良情绪。
  • 临床护理
    任凌鹤, 李晓, 冯丹丹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危重症专职护理模式在小儿室上性心动过速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月-2023年12月之间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室上性心动过速患儿(75例)分为对照/观察组(37/38例)。对照组采用一般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危重症专职护理模式护理。比较两组患儿转复时间、心率改善情况,护士核心能力及家属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患儿转复时间为(12.23±2.16)min,观察组患儿转复时间为(10.11±2.04)min,观察组显著短于对照组(t=4.371,P<0.001)。观察组患儿心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92.11%(35/38)vs70.27%(26/37)],(P<0.05)。观察组护士各项核心技能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优于对照组[94.74%(36/38)vs75.68%(28/37)],(P<0.05)。结论 危重症专职护理模式在小儿室上性心动过速急救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缩短患儿转复时间,提高心率改善情况与护理满意度。
  • 临床护理
    雷莹, 张帅红, 冯雯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早产儿NICU住院期间主要照顾者应对方式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1月期间医院NICU收治的早产儿主要照顾者73例作为本次研究调查对象,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评估主要照顾者应对方式现状,根据照顾者应对方式分为积极应对组,消极应对组,并比较两组基本资料,找出影响照顾者应对方式的相关因素。结果 73例早产儿主要照顾者积极应对57例(78.08%),消极应对16例(21.92%); 两组家庭人均月收入、社会支持、SAS评分、PPU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人均月收入低、社会支持低、焦虑严重、疾病不确定感高是影响早产儿NICU住院期间主要照顾者应对方式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 早产儿NICU住院期间主要照顾者多积极应对,但仍有部分患者消极应对,受到家庭人均月收入低、社会支持低、焦虑严重、疾病不确定感等危险因素的影响。
  • 临床经验
  • 临床经验
    路睿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单组前后组实验设计数据分析音乐团体治疗对急性精神病患者激躁行為、焦虑抑郁情绪的控制效果。研究样本取自在某三级甲等医院精神科病房住院的急性精神病患者,共纳入患者44人。方法 住院患者参与每周2次,每次1小时的音乐团体治疗,每位患者平均参加6次。使用激躁行为量表、医院焦虑与抑郁量表、整体精神功能状态评估量表等对其进行评分。结果 患者每次进行音乐团体治疗前后激躁行为得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第2周及第4周末,研究组激躁行为、焦虑情绪、抑郁情绪及整体精神功能评分较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神科病房使用音乐团体治疗可令急性精神病患者心情舒畅,情绪稳定,有效改善其焦躁行为,建议进一步推广。
  • 临床经验
    米艺果, 马阳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神经节苷脂辅助高压氧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研究对象为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中医院2022年6月~2023年10月期间收治的病毒性脑炎患儿中随机抽取92例,应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其分别列为高压氧组(46例)和联合组(46例),高压氧组实施高压氧治疗,联合组采用神经节苷脂辅助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血清选择素,神经功能指标,免疫指标,认知功能及治疗安全性。结果 在不同治疗方案下,联合组的L-选择素(CD62L)、P选择素(CD62P)分别为(1045.23±100.29)ng/L、(30.23±5.33)ng/L,均低于高压氧组[(1109.25±100.37)ng/L、(33.45±3.41)ng/L];联合组的神经元轴突轻链(NF-L)、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分别为(1029.65±100.41)μg/L、(35.62±5.23)μg/L、(10.41±2.25)pg/mL,均低于高压氧组[(1125.75±100.78)μg/L、(38.29±5.31)μg/L、(12.31±3.23)pg/mL];联合组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分别为(67.26±10.35)%、(70.33±10.24)%、(1.88±0.26),均高于高压氧组[(62.33±10.29)%、(65.45±10.29)%、(1.31±0.52)];联合组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分别为(27.36±5.28)分、(27.25±5.31)分,均高于常规组[(24.41±5.33)分、(24.35±5.22)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6.52%(3/46)略高于高压氧组2.17%(1/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节苷脂辅助高压氧能降低病毒性脑炎患儿的血清 选择素水平,对减轻神经损伤、增强免疫功能、改善认知功能均有积极意义;联合应用神经节苷脂未明显增加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治疗安全性较高。
  • 卫生管理
  • 卫生管理
    牟斌, 张玲妍, 王淑先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在不断加强院前急救体系建设、持续提升院前急救服务能力的过程中发现,急救人才队伍发展与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全方位的急救医疗保障服务和社会发展需要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本文通过对青岛市急救中心人员现状、存在的问题等进行分析,从而就如何加强院前急救队伍建设提出建议,为提高院前急救服务水平、促进院前急救事业更快更好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 卫生管理
    刘晓凤, 王文浩, 丁军航, 魏永利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构建科学、合理的医院对精神科不良事件应对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为精神类医院和卫生行政部门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文献查阅与专家小组讨论分析,初步拟定函询问卷,采用德尔菲法对遴选出的20位领域专家进行两轮函询,在此基础上制定评价指标体系框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各级指标进行权重计算。结果 两轮函询中的专家参与度均为100%,权威系数分别为0.86、0.92,表明专家权威性高;各层级指标变异系数均小于0.25,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445、0.252,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显示出较高的专家意见协调性。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医院对精神科不良事件应对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医院对精神科不良事件应对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靠性,能够为精神科医院不良事件的评价与管理提供建议与指导。
  • 病案报道
  • 病案报道
    刘栋, 姚静, 李永团, 王宁宁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病案报道
    周丽萍, 孙裕萍, 孔燕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以内分泌腺病引起的血糖异常症状为主的X-连锁多内分泌腺病肠病伴免疫失调综合征(immune dysregulation, polyendocrinopathy,enteropathy,X-linked syndrome,IPEX)的有效护理方法,以期为IPEX患儿的临床护理提供指导。方法 本文通过回顾青岛妇女儿童医院内分泌代谢科收治的1例以内分泌腺病引起的血糖异常症状为主,伴有癫痫发作的X-连锁多内分泌腺病肠病伴免疫失调综合征(immune dysregulation, polyendocrinopathy,enteropathy,X-linked syndrome,IPEX)患儿的临床资料,重点总结护理实践经验。结果 针对患儿年龄小、血糖异常、营养不良、皮疹、癫痫发作及用药复杂等特点,合理选择救治及护理方案,经过积极有效的个性化护理,住院期间患儿血糖控制平稳,癫痫发作频次少,精确应用各种药物,减轻了湿疹的症状,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缓解了家属心理压力。患儿经过22天的治疗与精心护理,患儿病情好转,顺利出院。结论 该患儿通过积极有效的胰岛素等药物治疗,针对患儿特殊性,加强用药、皮肤、血糖及心理的护理,减少了癫痫的发作频次及并发症的发生,加强个体化宣教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帮助患儿尽快康复;帮助家属缓解焦虑,积极配合治疗。
  • 中医中药
  • 中医中药
    肖晖霞, 吴安林, 刘爱华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温针灸联合穴位敷贴在慢性盆腔炎(CPI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接收的92例CPID患者,时间为2022年3月-2024年2月,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n=46)、观察组(n=46),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基于此,观察组实施温针灸联合穴位敷贴干预,干预1个月,比较两组症状改善时间;于干预前、后,比较两组中医症状评分、生活质量[生活质量评定问卷(GQOLI-74)]。结果 观察组下腹痛、下腹包块、带下异常症状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下腹疼痛、腰骶痛、带下异常、乳房胀痛中医症状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GQOLI-74评分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温针灸联合穴位敷贴应用于CPID患者中,可减轻患者症状程度,促进症状恢复,进而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