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会发展历史、现任委员会等分会的基本情况
早期奠基:开启学科发展新篇章
1953年,青岛市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专科分会正式成立,标志着青岛市耳鼻咽喉科学领域迈入了有组织、有体系发展的新阶段。分会成立之初,由青岛市市立医院的田珍教授担任首任主任委员,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的梁福临教授则担任副主任委员,共同引领这一新兴学科在青岛地区的成长与壮大。田珍教授和梁福临教授是青岛市耳鼻咽喉科学发展的奠基人,开启了青岛市耳鼻咽喉科学发展的新篇章,成为该学科在青岛地区发展的重要奠基人。
蓬勃发展:多元拓展提升影响力
分会成立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杨松凯、李娜、孙彦教授先后担任主任委员。他们在任职期间,积极引入国际前沿学术理念,推动青岛市耳鼻咽喉科学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同时大力开展多样化的学术活动,不断浓厚学术氛围,为学科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此外,各位专家还主动搭建跨区域学术交流桥梁,与国内外知名学术机构建立合作关系,通过举办高水平学术会议、研讨会,持续扩大分会影响力,吸引更多优质医学资源汇聚青岛。在历任专家的共同努力下,青岛市耳鼻咽喉科学诊疗水平显著提升,不仅为本地患者提供了高质量医疗服务,也为全国该学科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为分会的后续发展筑牢了根基。
分会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持推动学科发展的宗旨,积极开展多元化学术活动,涵盖专题讲座、专业学习班、病例研讨、中青年医师辩论赛等多种形式。早期,活动主要在青岛市区开展,随着行政区划调整,分会将学术交流的网格逐步延伸至全市各级医疗机构,极大拓展了学术活动的覆盖面与参与度。
1977年举办电子动态喉镜班
2023年换届与更名:开启精细化发展新征程
2023年11月17日,青岛市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专科分会第九届换届会议上,正式通过将“耳鼻咽喉科学分会” 更名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专科分会”。分会命名与中华医学会、山东省医学会分会的组织名称形成了统一,体现了学科专业领域的纵向拓展与横向延伸,也标志着青岛市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迈入精细化发展新阶段。
从 1953 年的初创奠基,到如今的蓬勃发展,青岛市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专科分会始终深耕区域学科建设。未来,分会将继续以提升医疗水平、推动学术进步为己任,为青岛市乃至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
此次会议上一致通过将耳鼻咽喉学专科分会更名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专科分会
2024年度工作成果
党建引领,筑牢发展根基:
2024年,分会积极响应学会党建强会战略,党建工作小组定期组织党员学习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开展主题党日活动。通过将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提升了会员的政治素养和责任感,为分会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思想保障。
2024年3月18日,分会以“医心向党,聆听健康”为主题开展党建活动。各位党员积极参与,活动中进一步强化了党员“医心向党”的信念,以及肩负着生命健康嘱托的重任,在党的引领下以党员标准要求自己,通过党建活动提升思想与意志,践行医者仁心。强调了“聆听健康”的使命,医务工作者凭借专业知识和技艺,耐心倾听患者病史、症状及痛苦诉说,在门诊、手术台和病房等各个场景,为患者治疗疾病、安抚情绪、关注身心,以高尚的医德医术为患者健康不懈努力,在医心向党的道路上用爱守护生命。
2024年9月27日,分会在金家岭社区开展“国庆献礼,健康同行”党建活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活动围绕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厚植爱国情怀,巩固拓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分会成员及志愿者携手走进社区进行志愿者活动,用实际行动为社区居民送上一份特别的节日礼物——健康与关爱!
学术交流,碰撞智慧火花
分会成功举办了多场大型学术会议,邀请了国内知名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和手术演示。内容涵盖了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多个前沿领域,参会人数累计达到800余人次。为医生提供了交流临床经验、探讨疑难病例的平台,有效促进了学术氛围的活跃和专业水平的提升。
2024年11月22-24日,举办青岛市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年会。
2024年6月29日,举办第三届中华医学会“中青年鼻内镜手术视频大赛”东区区域赛。
2024年8月15-18日,分会组织参加《中华医学会杂志》主办的全国鼻科年会,主委姜彦教授在会议上进行“咽旁间隙解剖”演示,以精湛的操作和细致的讲解,展现高超学术水准,受到了国内同行高度评价。团队成员在会议上积极发言并汇报,5 人进行了大会发言,围绕临床诊疗、技术创新、学术研究等内容分享独到见解与实践成果。充分彰显了青岛市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领域的专业实力与学术地位,也为推动区域学科发展、加强学术交流合作搭建了优质平台。
2024年10月17-20日,分会组织参加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主办的“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一次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此次学术盛会汇聚了全国众多顶尖专家学者,聚焦学科前沿动态与临床实践难题。
科研创新,助力学科进步
分会鼓励会员积极投身科研工作,2024年度共发表SCI论文40余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30余篇。聚焦鼻科学疾病诊断标志物及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分子机制,为相关疾病的诊断与机制研究提供重要理论基础。在科研项目方面,成功申报省级科研项目和市级科研项目多项,开展多项新技术新项目,研究内容涉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疾病的发病机制、诊疗新技术研发等多个方面。
基层帮扶,促进医疗均衡
分会多个项目入选市南区慢病一体化医防融合项目,有效提升了基层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医疗服务能力。
(1)睡眠障碍 王琳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市南区睡眠障碍疾病一体化医防融合项目 一类。
(2)睡眠障碍 徐欣 青岛开泰耳鼻喉头颈外科医院 市南区儿童睡眠障碍疾病一体化医防融合项目 一类
(3)过敏性疾病(变态反应性疾病) 姜彦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市南区过敏性疾病(过敏性鼻炎)一体化医防融合项目 二类
(4)过敏性疾病(变态反应性疾病) 逄明杰 青岛市市立医院 过敏性鼻炎诊疗一体化健康管理项目 二类
科普公益,守护大众健康
分会高度重视科普工作,积极开展科普公益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普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健康知识。每年全国爱耳日、世界睡眠日、全国爱鼻日、世界嗓音日、世界过敏性疾病日等,分会委员依托所在医院纷纷开展义诊活动并举办相关疾病的科普工作,让百姓了解耳鼻咽喉及睡眠、过敏性疾病的基本知识、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开设了“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睡眠医学中心”公众号视频号,普及健康知识阅读数众多,半岛报、青岛频道等多家媒体予以报道推广。
“全国爱耳日”义诊活动
“全国爱鼻日”义诊活动
“世界嗓音日”义诊活动
开展下社区义诊服务
科普工作获多家媒体宣传报道
2025年度,分会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坚持党建引领,践行医疗惠民宗旨
以党建为引领,常态化开展“党建 + 医疗服务” 进社区活动。组织党员专家团队深入社区,通过健康知识讲座、免费义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形式,将优质医疗资源送到群众身边。同时,结合主题党日活动,开展红色医疗文化宣传,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切实解决群众就医难题,增强党组织凝聚力与社会服务效能,树立分会良好社会形象。
2、深化公益服务,提升全民健康素养
围绕青岛市爱鼻日、爱耳日、世界睡眠日、世界爱嗓日四大主题日,联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青岛市立医院、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等多家三甲医院,开展系列公益义诊活动。活动现场由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权威专家提供免费医疗咨询、初步诊断及个性化健康指导,同步通过发放科普手册、设置互动展板等形式,普及疾病预防知识。同时,创新科普传播模式,开展线上直播讲座,并利用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推送系列科普短视频、图文资讯,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健康宣教体系,切实提升市民对耳鼻咽喉头颈疾病的认知与防治意识。
3、 强化学术引领,推动学科高质量发展
举办青岛市鼻科联盟学术会议,邀请国内鼻科学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围绕鼻科疾病的前沿诊疗技术、多学科联合治疗方案、疑难复杂病例研讨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交流,搭建高水平学术共享平台,推动青岛市鼻科学研究与临床实践向更高水平迈进。全年规划举办 2 - 3 场综合性学术会议,分别覆盖耳科、头颈外科等重点领域,通过专题报告、手术直播演示、青年学者论坛等多样化形式,全方位展示学科最新研究成果与诊疗进展,促进青岛市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各亚专业协同发展,提升区域学术影响力与辐射力。
4、 基层医疗服务提升
深度参与青岛市市南区慢病管理一体化融合项目,重点聚焦基层睡眠障碍诊疗能力建设。通过组织专家团队开展定期培训、远程会诊指导、驻点技术帮扶等多种方式,协助基层医疗机构完善睡眠障碍疾病筛查、诊断、治疗及康复全流程服务体系。同时,建立“市 - 区 - 社区”三级医疗联动机制,推动优质医疗资源精准下沉,让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即可享受到规范化、专业化的睡眠健康管理服务。
5、优化继续教育,强化人才梯队建设
举办一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继续教育项目,课程内容紧密围绕学科发展前沿动态,涵盖微创外科新技术、人工智能辅助诊疗应用、临床科研设计与论文撰写规范等核心模块。面向青岛市及周边地区基层医护人员、青年医师开放,通过理论授课、案例分析、实操演练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助力学员更新知识结构、提升临床技能与科研能力,为区域医疗事业发展持续培育高素质专业人才。
未来分会将在加强学科建设、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培养和储备学科人才等方面持续发力,相信在学会的领导下,在全体会员的共同努力下,青岛市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专科分会将不断开拓创新,为推动青岛市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